6月6日,在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农垦主题公园,陈文祥在东方红60型履带式拖拉机前叙述当年的往事。图片由安晓龙供给
6月6日,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农垦主题公园,一台锈迹斑斓的赤色东方红60型履带式拖拉机静静矗立。方正结实的机身、宽广厚重的链轨、挺拔竖立的排烟管非常夺目。它见证着当地从传统农耕迈向农业机械化的年代革新,也承载着几代人的斗争回忆,折射出农业出产在科技驱动中向现代化跨进的开展轨道。
韶光回到1961年,陈文祥跟从爸爸妈妈从山东德州来到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农业4队。“那时的农场,仅有一台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,但因昂扬的运用本钱与稀缺性,农场在重要场合作业才会运用,普通百姓仍以牛马拉着犁铧进行传统耕耘。”陈文祥说,家畜耕地一天只能耕耘2亩多地,功率低且特别辛苦。
1973年,陈文祥进行了3个月的专业培训和2个月的跟机学习,才开端驾驭东方红75型链轨拖拉机,“其时,队里有4台链轨拖拉机,一台每小时能耕5亩地,工作功率是人力、畜力的20倍。不管是耕地仍是收割,都省时省力。”陈文祥说,人们称它“铁牛”,凭仗强壮的牵引力和耐久的耐力,它成为推动新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中坚力量。
1980年,村庄变革浪潮涌动,家庭联产承揽责任制逐步推开,八家户农场迎来了农业出产“新成员”——东方红60型履带式拖拉机。这台先进设备的参加,敞开了人们自主运营的路途。但是,大多数农户由于经济条件差而无力购买。不过,看到这台机器,陈文祥很是激动:排放体系新增的消音设备,让轰鸣声不再响彻云霄;尾部的油压升降器,悄悄一按就能让犁铧入土;改进后的操控体系,让人驾驭起来进退自如。“这台农机的到来,不只标志着农场筛选老旧出产设备、迈向更高功率出产阶段,也为分产到户提高播种才能,开释农业出产生机供给支撑。它是咱们农场农业开展转型进程中的标志性事情。”陈文祥说,跟着变革继续推动,人们对农机的需求日趋多元。价格七八万元、灵敏有用的小型四轮拖拉机逐步进入一些农户家中,成为人类出产时的得力助手。
“变革开放今后,村庄发生了巨大改变,路途建设得渐渐的变好,从前的土坯房被豁亮的砖混结构平房替代,从前奔驰的链轨拖拉机退出了历史舞台。”陈文祥说,进入上世纪90年代,跟着村庄变革深化,农业出产需求改变,操控灵敏、转场快捷、作业多样的轮式拖拉机成为了农业出产的主角。
进入21世纪,农业范畴对先进设备的需求益发激烈,东方红60型履带式拖拉机显露出局限性。2004年,农机置办补助方针正式施行,八家户农场迎来农机设备晋级的黄金期。渐渐的变多的农户借此机会,购买了大马力四轮驱动拖拉机、智能播种机、联合收割机等新式设备,让农业出产从“人力依靠”加快向“机械主导”跨进,出产功率大大提高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村庄土地所有权、承揽权、运营权实施“三权分置”。在此布景下,八家户农场的土地流通加快,规模化运营扩展,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出产生机。
2017年,八家户农场的现代化农业开展驶入快车道。土地会集连片栽培,智能化农机设备加快更新换代。搭载斗极卫星导航体系的无人驾驭大马力四轮驱动拖拉机,经过一键发动即可按预设道路完结精准作业;装备智能监测体系的东方红LX系列大马力拖拉机,可实时反应土壤墒情与作业数据;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PL2304大马力轮式拖拉机,依托长途操控技能,夜间和恶劣气候下也能安稳运转。这些先进的农机设备正成为八家户农场迈向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。
“现在,农场有大、中型拖拉机900台,小型拖拉机665台,各种农机3320部,农业归纳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9%。”八家户农场党委副书记刘相红说,现在,日作业200多亩地的大马力拖拉机随处可见,精量播种机、采棉机已大范围的使用,到处是生气勃勃的开展现象。
每年丰盈节,东方红60型履带式拖拉机前仍旧挤满了人。当地老员工们会叙述从前“人拉肩扛修水渠、铁牛开道垦荒田”的往事。它承载着老一辈人的斗争回忆,见证了精河县从传统农耕迈向才智农业的雄壮征途,也鼓励着年轻一代人在村庄复兴的路途上坚毅前行。